為緬懷革命先烈,厚植家國情懷,在清明節(jié)來臨之際,我校團組織師生代表前往安陽縣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,并走進紅旗渠紅色教育基地,通過沉浸式學習與實踐,引導青年學子銘記歷史、傳承精神、勇?lián)姑?/span>
一、緬懷英烈魂,激揚青春志
蒼松翠柏掩忠骨,豐碑永駐英雄魂。4月3日上午,師生代表整齊列隊于烈士紀念碑前,莊嚴肅立。國旗班學生邁著鏗鏘步伐向英烈敬獻花籃,全體師生鞠躬默哀,寄托哀思。
“我志愿繼承先烈遺志,請黨放心,強國有我!”在團委楊毅老師的帶領下,青年學子面對團旗莊嚴宣誓。學生代表劉佳雯在發(fā)言中動情說道:“觸摸紀念碑上的名字,仿佛聽見歷史的回響。作為新時代中職生,我們定會以技能報國,不負先輩熱血?!?/span>
祭掃儀式后,師生走進解放安陽紀念館,開展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課。
- 文物見證:銹跡斑斑的軍用水壺、泛黃的家書、殘破的黨證……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鮮活的歷史,學生們駐足凝視,觸摸歷史的溫度。
- 英雄故事:陵園講解員動情講述本地烈士的英勇事跡,18歲的通訊員、為掩護戰(zhàn)友犧牲的連長……這些“同齡人”的故事讓學子們眼眶濕潤。
二、行走紅旗渠,感悟奮斗魂
當日下午,師生走進紅旗渠教育基地,在“青年洞”前聆聽“懸崖鑿渠、十年鏖戰(zhàn)”的震撼故事,于紀念館中凝視一件件斑駁工具、一張張泛黃圖紙。
“原來紅旗渠建設者中70%是和我們年齡相仿的青年!”24級計算機專業(yè)學生在實踐筆記中寫道,"削平1250座山頭、開鑿211個隧洞的奇跡,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。"師生們通過VR技術"親歷"修渠場景,在勞動體驗區(qū)嘗試打釬運石,深切體悟"自力更生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"的精神內(nèi)涵。
三、擎旗再出發(fā),青春建新功
活動尾聲,學校常務副校長姚文林寄語青年:“從烈士陵園到紅旗渠,這是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。希望同學們將紅色基因轉(zhuǎn)化為精進技藝的動力,在實訓車間傳承‘釘釘子'的韌勁,在技能賽場展現(xiàn)‘戰(zhàn)太行'的拼勁?!?nbsp;
返程途中,新能源汽修專業(yè)學生自發(fā)唱響《少年中國說》,嘹亮歌聲與漫山春色交相輝映。參與活動的入團積極分子表示,將把感悟化為行動,積極參與“紅色技能服務隊”,用專業(yè)特長為社區(qū)老人維修家電,以實踐踐行青春誓言。
天地英雄氣,千秋尚凜然。此次活動以清明為契,以山河為課,讓紅色教育可感可觸。我校將持續(xù)推進“紅色鑄魂+技能強基”育人模式,引領青年學子在傳承中堅定信仰,在奮斗中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答卷。
安陽市信息科技學校
2025年4月5日